底取消。

不可谓不惨烈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叶少鸿他还能心软么,他有什么资格去心软呢?

想到这些,叶少鸿又是幽幽一声轻叹。

他不再去想那四兄弟的命运了,而是转身就融入到了街巷人流当中。

走出不远。

叶少鸿便看到了一大群手拿旗帜,高喊救国口号的学生、工人。

他们一边呼喊着抗日救国,一边不断给过往路人发着自己印制的传单,讲述着前方战士的艰辛苦难。

直到这时,叶少鸿才知道,参加淞沪会战的将士们,他们一路跋涉千里赶赴到此,不仅缺医少药,子弹不足,却是连口饭都吃不上。

听那些学生说,很多从湘省一路赶来的士兵,已经三天没有吃上一口热食了。

可他们还是拿着枪械,不顾生死地走上了前线。

学生们的讲解声高昂,可讲述的故事,却是让人可悲可叹。

后世很多人说,淞沪会战的失利,是国府指挥失误。

这一点不可否认。

不管是战斗开始,亦或者还是战斗进行中,直到战斗结束,国府的指挥确实有很多错误。

比如。

战斗开始前夕,光头委座不舍地将他手下的精锐高炮部队派上前线,致使错失了炸毁虹口海陆军司令部的最佳机会。

比如。

战斗进行到激烈阶段,远在金陵总部的参谋本部,错误地预估了东洋人抢滩登陆的地点,致使防御失误,让国府近70万部队险些遭受东洋小鬼子的包围合击,险些一战让我国精锐力量尽数陨灭。

比如。

战斗到最后阶段,光头委座仓促之下发布撤离命令,缺少了有序的配合指挥,让原本损失了25万人的淞沪会战,在短短几天的时间,又平添了十万人的英魂。

这些错误是有目共睹的,没必要去洗去黑。

可也必须要承认。

这一战,国府确实拿出了全部的家底,打出了自己的士气,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和决心。

13个师的湘军全军覆没,6个师的桂省狼军跋涉千里,踏上战场一日损伤一个师。

还有川军……。

一战过后,8个师的连排级以上军官尽数殉国。

章节目录